
保安古寺由来
发布时间:2016-06-21 公元前500年,我国春秋时期吴相伍子胥之母奔吴隐居东山搓湾,伍子肯为迎母周游于太湖东山,其时东山尚无正式名称,为纪念伍子胥迎母之盛事,才以伍子胥母命名为胥母山。
传说当年胥母曾避难于东山槎湾,将中原地区先进的技术传授给当地百姓,又帮助当地山农砍竹、伐木,编制成水上的运载工具——槎,槎湾之名因此而来。
保安古寺位于吴中区东山镇槎湾村,古时东山有九寺十三庵,保安寺就是其中之一。传说2500多年前伍子胥带母亲来此隐居,造了府邸。母亲死了之后府邸就改建成了胥母祠。吴国被越国所灭,又改为地母庙。唐代贞观年间改为保安寺。至今古保安寺只留有庙基,现在的庙门和院内的殿宇房屋都是近年由村民集资修建。
胥母与孙武有着很深的感情,认孙武为义子。在正殿胥母塑像身后墙壁上有一组三幅壁画,第一幅名“胥母照”,画面上青年孙武正在削竹、伐木、制槎,胥母手持油灯,正微笑望着孙武伏案在竹简上刻字。接着是“胥母墩(等)”,孙武在玉笋峰上沉思,胥母提篮上山,立在石墩上等孙武用饭。最后一幅是“胥母迎”,伍子胥带着随从入山迎母,胥母迎养不赴,誓不离山,伍子胥长跪在地……保安寺清代时毁于兵火,整座胥母殿也成了一片废墟。
保安寺现为尼庵,仅胥母殿尚为旧迹。悠悠岁月,却抹不去胥母曾经的印迹。